这是马来西亚雪兰莪会馆的叶青先生是这样描述叶亚莱当时到马来西亚的情景。
叶亚莱广东惠阳县淡水镇人。1854年,18岁那年,他随乡人经澳门乘船来到马六甲谋生。1860年,他听说芙蓉地区的锡矿开采业很兴旺,就冒险前往。在这期间,叶亚莱结识了后来成为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的惠州籍人刘壬光。1868年,刘壬光逝世以后,叶亚莱成为他的继承人。华南大学杨豪教授说,
“开埠是什么意思?主要就是客家人艰苦耐劳。到那里去的时候,本来是一个沙滩,一个渔港,最后发展成一个城市。”
叶亚莱上任以后,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考验。一方面刘壬光的族人竭力抵制他出任甲必丹;另一方面,社会治安混乱盗贼横行市郊,锡价下跌矿业生产持续萎缩。面对这一局势,叶亚莱利用山海会的力量,招募了一支200人的自卫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厉惩治扰乱社会治安的罪犯。这一举措很快就稳定了局面。刘壬光的族人也不敢贸然行事。在经济方面,尽管当时锡产品市场处于不景气状态,叶亚莱却集资扩大锡矿开采业,由于经营有方,第二年就获利10万多元。
吉隆坡地区采锡业的发展、各类矿税的增加,引起了马来西亚当地的的酋长们为了争夺矿的控制权而互相争斗。在这种情况下,叶亚莱为了华人和当地人民的切身利益,他协助雪兰莪苏丹平息了土酋之乱,从此,叶亚莱名声大震,同时也赢得了雪兰莪苏丹的敬重与信任,雪兰莪苏丹还特别赐给叶亚莱一个冗长的封号:“巴生吉隆坡光荣、勇敢、胜利而忠诚的华人甲必丹。”马来西亚雪兰莪惠州会馆的丘伟田说,
“这个吉隆坡就是在这里开辟的,就是他叶亚莱,没有别人,他来的时候,这吉隆坡就只有几间房子”
经过数年战乱的吉隆坡,满目疮痍。而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叶亚莱以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毅然挑起了重建吉隆坡的重担。他组织矿工与当地民众,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开发。为恢复锡矿开采业,叶亚莱首先向雪兰莪当局借得低息贷款25000元,接着又以部分锡产品作为抵押,从欧洲人经营的公司贷得较低息的短期贷款,缓解了资金短缺。同时,直接从新加坡进口价格较低的生活用品鼓励与资助雪兰莪内地马来人大量种植稻米和木薯等作物,使矿场生活能有基本保证。
在叶亚莱的治理下,吉隆坡社会日益安定,经济开始回升,从而吸引了大批华工返回吉隆坡,这些劳力的补充,加速了吉隆坡锡矿开采业的恢复的发展,从此,叶亚莱所经营的锡矿开采场日益兴隆,使他成为当时吉隆坡最突出的矿业家。据不完全统计,19世纪80年代,叶亚莱经营的锡矿开采总面积已达1190英亩,矿场的技术设备、锡米产量在雪兰莪首屈一指,在整个马来西亚锡矿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叶亚莱还经营小型的锡米冶炼场、采矿工具维修作坊、种植园等,在吉隆坡与巴生河东岸地区修建了几处码头与货仓,还建造了一艘可以在巴生河上通行的较大型的运锡专用货船。据记载,在叶亚莱矿场、种植园和其它作坊工作的工人达4000多人。
到1880年为止,吉隆坡的城市建设已经颇具规模,兴建了200多间简易的商店与住房,建造了220多间较大的砖瓦结构的建筑物。后来,吉隆坡先后发生大火和洪水,致使上述建筑物80%以上被毁。但是,叶亚莱和吉隆坡的市民并没有被这些灾害所吓倒,他们齐心协力建设新吉隆坡。到1884年又建起了234座砖瓦结构的商店与住宅。
叶亚莱还耗巨资修筑吉隆坡通往市郊的道路,将吉隆坡与各主要矿区联接起来。到了1885年,吉隆坡的城市建设、工商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已经超大型过了雪兰莪的首府巴生市。
叶亚莱不仅重视经济建设而且注重文教事业。叶亚莱的故乡是一个崇尚知识、尊师重教的客家山区,他本人又少年辍学,所以,他对教育特别重视。在他担任吉隆坡行政长官之后不久,就积极创办华侨学校,并从新加坡请来名师执教。此外,叶亚莱还捐出他在吉隆坡市区中心的一块地产,亲自领衔兴建了一座仙四爷庙,纪念著名的芙蓉华人甲必丹盛明利。仙四爷庙自从1875年落成以后,每逢庙会或重大节日,华侨常在这里进行祭礼或庆祝活动。随着庙产的增加,仙四爷庙还经常捐款给吉隆坡的学校、医院,为发展吉隆坡的文化教育与医疗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马亚西亚雪兰莪叶氏宗祠的叶汉生说,
“因为他当时在开发、在斗争、在战争方面,他也是协助当地马来同胞,一起打这个天下。当时,他受到马来社会,马来华人社会的公认,这是他的功劳。”
1885年,叶亚莱因病去世,终年48岁。
由于叶亚莱对吉隆坡开发的重大贡献,他出殡那天,吉隆坡政府机关停止办公,市政府官员及众多的市民排成长队为他送葬。
直至现在,叶亚莱的业绩仍在吉隆坡人民中广为传颂,吉隆坡的“叶亚莱街”至今还在。人们到吉隆坡旅游都要到叶亚莱街去。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叶亚菜诞辰日,常由仙四爷庙拨款在叶氏宗祠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这位开发吉隆坡的先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